【2016年4月9日/经济日报/社论】
「巴拿马文件」,也就是在巴拿马的某法律服务公司因黑客入侵而泄漏上千万份的客户资料,辗转共享给国际调查记者同盟而引发全球关注,可说是史上最重大的文件泄漏事件。随着至少80多国的100多家传媒进一步解密和分析,预期还有更多惊人的发现,也让全世界知道各国的有钱人大多有志一同,爱用海外的避税天堂或避风港隐藏巨额财富,从而规避或逃漏租税。
其实,巴拿马文件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因为更诱人的租税天堂或避风港,例如百慕达、开曼群岛或香港、新加坡等,比比皆是;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也数以万计。也难怪,连美国人对于巴拿马文件显示只有屈指可数的美国人涉案而不敢相信,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欧盟、美国先进国家加强追查海外避税的呼声和力道必然加强,未来一定会将调查范围扩充到其他租税天堂和提供服务的组织。
我国不妨搭个便车,利用愈来愈多的国际共享信息,采取严查措施,以对于盛行于海外设置纸上公司的浮滥情形产生遏止效果。财政部此时快速成立特别小组,确实是明智之举,也应利用此一国际氛围,在签订双边或多边租税协议方面加快进度和广度。
其次,更应掌握可用民气,针对最近爆发的相关重大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例如中研院院长涉嫌内部人交易,甚至疑似逃漏税的事件进一步扩大调查,对藏富海外,逃漏相关租税的模式,及时发挥警示作用。尤其营利事业所得税和遗产税、赠与税,设籍国人或本国企业都采属人主义,最低税负制也纳入海外所得,更应打铁趁热。当然,3年前即已研拟,甚至已经订定的反避税措施,例如有效管理场所和受控制外国公司条款,不妨加速审议通过,建立制度后,技术问题再设法克服。
最后,在查核海外财富或所得方面不能只有一时热度,而要思考更严肃的议题,也就是巴拿马文件显示台湾在件数和占比高过于美国、日本等大国,为何我国的租税负担较轻,国人却特别热中于将资金藏匿或公司设置在海外?除了显示国人尤其是富人,纳税意识薄弱,反映国人在租税方面确实过于精打细算之外,是否也凸显了我国税制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忽略了效率面的衡平而有「内重外轻」的现象?
例如去年开始实施的富人税,也就是股利所得抵减率减半,又将个人所得税最高级距税率提高至45%,看似更公平,短期内也增加了税收,却扩大本国人和外国人在租税负担上的差异,成为导致资金外逃,藏富于外的助长因素。
从经济的专业角度来看,证明了台湾的资本对于国际租税的差异是非常敏感的,亦即资本的供给弹性非常大,也就是钱四只脚,在台湾跑得比两只脚的人还快,也就难怪中研院的院长无法自外,甚至新总统的亲友也牵涉其中。
因此,巴拿马文件的更深远启示,就是台湾的租税政策及设计,必须务实地考虑台湾小型开放经济体系的特性,特别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单一租税的片面提高税率或是人为的扩大税基,最终未必增加税收或实现公平,甚至得不偿失,因为以我国的国力和行政技术而言,事前无法防堵,事后也难以查核,反避税条款徒法也未必能自行;更正确或聪明的作法应当「逆向思考」,朝向调降税率的方式来扩大税基,使本国资金不必外逃,吸引更多的富人来缴税,从而增加我国税收,再挹注于社会救助等,实现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