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1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文,以下简称《119号文》或“新政”)。“新政”一公布,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处于刷屏状态,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但是,大家在欢迎与高兴之余,一定要认真阅读全文,不要只看到“红包”,还需看到其可能的税务风险。
《119号文》明确规定“税务部门应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后续管理,定期开展核查,年度核查面不得低于20%”。换句话说,就是5年内企业必须接受一次研发加计扣除的后续核查。税务部门简政放权以后,研发支出加计扣除不再需要事前审批。这虽然是把主动权交到了企业手上,但是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好,用不好这些优惠政策或对优惠政策理解有误,在税务部门的后续核查中可能就会面临税务风险,政策“红包”可能就变成了滞纳金、罚款等处罚。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研发支出“新政”后期的税务风险,而要防范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研发活动内控制度为税务核查提供保证
税务部门对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后续核查,第一要核查的就是企业研发项目的真实性。而企业要证明自己研发项目的真实性,就要凭借研发活动留下的各种文件。一个规范的企业,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内控制度,必然会留下规范的活动轨迹,自然容易取得税务局核查的认可。
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等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一系列涉及到研发活动的内控制度。
规范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
企业研发不能是盲目的,应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与企业战略保持高度一致,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
(一)企业的研发项目来源
一般有以下几种来源: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或企业创新战略发展规划确立研发主题或方向;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市场调研,内容包含竞争对手的产品及研发情况和客户的需求等;政府或其他单位的委托;技术研发的技术情报研究等。
(二)研发项目立项前调研
在研发项目立项前,技术研发部门须进行项目立项调研。项目立项调研的主要任务包括:论证该项目领域技术(或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论证该项目领域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动态及公司研发该项目的技术优势;论证发展该项目技术(或产品)的资源(含物资、能源、设备、外协配套等)条件可行性。
(三)编制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立项调研结束后,技术研发部门须编制和提供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和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预期目标,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专利申报情况,科研成果的生产或应用方向等;已有条件分析,包括现有的技术基础、知识产权拥有、科研手段、人才储备等情况;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计划;项目预算及其经费来源;项目预计主要参与人员及其简历。
企业应组成研发项目立项评估委员会,成员由公司技术、生产、营销、质量、设备、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企业外部专家参加。
研发项目立项评估委员会负责对技术研发部门提交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技术研发部门报告编制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参会陈述和答辩;经评估后做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意见,参会人员在评估意见书上签字确认。
规范研发项目的立项审批
经评估可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研发部门应及时提交立项申请。根据项目预算金额的大小,按企业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分别提交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审批。
经审批通过的立项申请,企业应及时下达立项批复,明确项目预算,组成研发项目小组,指定项目小组负责人和配备合适项目小组成员等。
项目小组负责人凭立项批复在财务部门办理项目费用预算申请;财务部门首先在年度的研发费用中安排保证,如超出本年度预算则向预算委员会提交预算变更申请,预算委员会予以优先保证。
如研发项目全部或部分需要委托外单位承担的,技术研发部门应当通过招标、协议等方式确定受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外包合同,约定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研发外包合同审批按企业相关内控制度执行。
规范研发项目的跟踪监督与成果验收
企业总工程师(技术总监)、技术中心主任等应当跟踪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小组负责人有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向总工程师(技术总监)、技术中心主任等汇报进展情况。
项目小组每月应编制项目进展情况表,由技术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技术总监)签字审核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办理研发支出的预算控制、会计核算等。
人力资源部做好项目研究开发期间的项目组成人员的绩效考核;内部审计部门做好项目研究开发期间的审计监督工作。
企业所有的立项研发项目都必须进行验收。企业内部立项的研发项目可以组成以总工程师(技术总监)为组长的验收小组,成员由企业技术、生产、营销、质量、设备、财务、人力资源、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同时也可以邀请外部专家的加入。必要时可以委托外部相关机构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或科技成果鉴定。政府部门立项的研发项目,应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项目验收。企业外包的研发项目或企业接受外部委托的研发项目,按照双方的约定进行验收。
在进行评审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前,应先进行专利申请或知识产权登记等保护工作。专利申请受理书、专利证书或版权登记书等可以很好地证明研发项目。
规范研发支出的核算管理和文档保管工作
《119号文》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除了不再要求“专账”核算外,其余的要求与原政策基本一致,仍然要求会计核算健全,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否则不得加计扣除或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因此,企业必须规范研发支出的核算管理,否则等到税务机关核查时来调整的话,企业必然会遭受补税、滞纳金、罚款等处罚。
(一)明确规范企业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范围
企业应该对照《119号文》,及时调整和规范企业可以加计扣除的范围。对于可以加计扣除的费用及时在辅助账上进行归集;对于不能加计扣除的项目或费用,会计核算上虽然计入了“研发支出”的,在税务申报时必须按照《119号文》的规定进行调整,剔除不能加计扣除的部分。
(二)合理、审慎地使用辅助账归集,必要时使用“专账”与“辅助账”来归集研发费用
《119号文》明确规定,企业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同时,《119号文》又降低了对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要求,可以使用辅助账进行归集,不再强调“专账”核算。但是,辅助账作为一种备查账,有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如果全部依靠辅助账可能就不能达到《119号文》要求的“分别核算”要求,尤其是容易与生产经营混淆的支出。
对于容易与生产经营混淆的支出,企业应从源头加以控制,且一定分开核算。比如,研发项目领用原辅材料与生产领用原辅材料很容易混淆,就必须从领料的环节分开,包括领料人、领料部门、用途等;会计核算时会计科目的使用也须分开,而不能将二者混在一起核算,仅仅是在辅助账上做简单的登记和归集,避免后期税务部门认定为企业未“分别核算”。
(三)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工作中的相关职责
除前面提到的研发项目立项、验收等工作外,企业还应明确相关部门在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工作的职责。
研发部门的职责:(1)研发小组应登记研究开发项目费用支出台账,并与财务部门进行定期对账;(2)研发项目的采购申请、材料领用和费用报销等,应在相关采购申请单、领料单和费用报销单上注明研发项目名称或编号;(3)研发项目涉及试生产安排的,应详细记录用工工时或用工工资支出情况,并报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以便进行单独核算;(4)涉及与生产经营部门共用设备、仪器的,应提供使用情况说明及使用工时等。
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1)按照研发项目小组成员名单向财务部门提供单列的工资汇总表、明细表;(2)按照研发项目小组成员名单向财务部门提供单列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汇总表、明细表;(3)向财务部门提供专门针对研发项目而发生的未纳入工资表的奖金、津贴、补贴等费用明细清单;(4)有外聘研发人员的,按照研发项目小组向财务部门提供劳务费用支出及聘用协议副本。
财务部门的职责:(1)做好研发加计扣除后期核查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2)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专账”与“辅助账”相结合,分别归集各项目的研发费用列支情况;(3) 编制研发项目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该表《119号文》未做要求,但是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出发还是有必要的,只是归集表的格式与内容应该按照《119号文》进行修改;(4)在年度终了进行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时,按税法规定计算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金额,并办理相关申报事宜;(5)及时收集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涉及的资料并整理归档,包括项目前期调研报告、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申请、项目立项批复、项目计划书、组织编制文件(责任人、岗位、职责)和专业人员名单、项目费用预算、项目相关的合同或协议、项目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项目效用情况说明书或研究成果报告、项目专利申请受理书或专利证书、项目版权登记证、项目鉴定意见书、项目科技成果鉴定、项目验收报告等。上述资料可能各企业名称不一致,但是与研发项目相关的资料,财务部门一定要指派专人专门收集并按项目进行归档,妥善保管,以备税务机关的后期核查。
只要企业能够通过以上手段强化研发项目的内部控制,就可以放心地享用这优惠政策的“大红包”了。
作者:彭怀文
来源:财会信报